糖岭生物、恺思俱乐部联合主办,东曜药业协办“ADC&XDC偶联药物开发与创新技术交流会”

11月23日,由糖岭生物、恺思俱乐部联合主办,东曜药业协办的“ADC&XDC偶联药物开发与创新技术交流会(点击查看详情)”在上海浦东国际人才港成功举办。来自石药集团、迈威生物、宝船生物、金赛药业、联和投资等单位的76位ADC/XDC同行及投资人参加了本次交流会。


图片


图片吴幼玲  麦联科生物创始人、CEO

主题








报告


ADC产品研发面临的挑战和前景

吴博士深入剖析了ADC(抗体偶联药物)产品研发的历程、现状与挑战。她首先回顾了ADC的发展历程,并强调了其在复发恶性肿瘤治疗中的显著疗效,指出ADC已彻底改变了肿瘤治疗领域。接着,吴博士详细探讨了ADC的交易前景、目标抗原要求及多种偶联方法,特别是通过CD20-ADC的高效案例,展示了ADC技术的巨大潜力。同时,她也对比了裸单抗与TRS005 ADC的内化效率,进一步证明了ADC的优势。此外,吴博士还分享了ADC产品开发的迭代历程,并着重介绍了麦联科生物在源头创新方面的努力,包括挖掘新靶点、研发新型抗体、探索新机制及优化偶联方式与药物连接子,旨在避开ADC领域的高度竞争,推动行业持续进步。


ADC技术趋势总结:
1.从非定点偶联到定点偶联:均一可控,提高疗效,减低毒性;
2.从高毒低DAR到低毒高DAR,提高了治疗窗口;
3.Linker 偶联的多样化,对于不同的靶点和作用机理提供了更好的选择;
4.第四代ADC,不再局限于Toxin Payload, 需要深刻理解作用机制做有机整合;
5.偶联位点的持续优化,带来了更好的血清稳定性,减低了多聚物及免疫原性反应;
6.EDC技术平台提供了另一广泛的应用,不再局限于内吞机制。

图片黄蔚  糖岭生物创始人、CTO

主题






报告


基于糖链定点偶联技术的ADC开发策略

黄蔚教授深入分享了基于糖链定点偶联技术的ADC开发策略。糖岭生物专注于XDC/AXC定点偶联技术的研发,构建了高延展性的技术平台,能够制备抗体与多样性载荷的偶联物。报告中详细介绍了G-link技术,通过糖工程技术实现抗体糖链的定点偶联,特别是糖岭自主研发的GL-DisacLink®技术,在均一性、亲水性、聚集稳定性及药效安全性等方面均表现出色。此外,K-link技术通过抗体Fc导向肽介导实现K定点偶联,为ADC开发提供了新路径。最后,GKdp-双载荷技术通过抗体K248和N297的双位点偶联,进一步提升了ADC的体外细胞活性和肿瘤抑制活性。这些创新技术不仅丰富了ADC的研发手段,也为糖岭生物在ADC领域的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展现出广阔的应用前景。


图片段清  东曜药业药物研发及技术开发负责人

主题


报告


基于DisacLink技术的ADC构建与药学开发
本次分享中,段清博士深入分享了基于DisacLink技术的ADC构建与药学开发。他首先概述了ADC临床试验的激增及全球市场规模的预测,强调了中国在ADC领域的强劲发展势头。随后,他详细阐述了ADC的设计目标、构建方法及其作为“生物导弹”在靶向癌症治疗中的应用。报告重点介绍了ADC偶联技术的演进,从传统的随机偶联到定点偶联,分析了各种方法的优缺点。特别是,段博士深入讲解了基于天然抗体糖基化修饰的定点偶联技术——GL-DisacLink®,该技术以其简洁、高效、通用的特点,实现了高均质性、良好水溶性和高稳定性的ADC制备。DisacLink技术在工艺放大中表现出的一致性,使其成为ADC新药研发的理想选择。最后,段博士介绍了东曜药业在生物药,特别是ADC领域的专业能力和核心技术平台,为行业提供了从研发到商业化生产的全方位CDMO服务。



图片宋正波  浙江省肿瘤医院1期临床试验病房主任、研究员、副主任医师

主题

报告


新药临床试验病房运行及研究者对XDC药物的研发考量

宋主任结合浙江省肿瘤医院1期临床试验病房的管理和临床试验项目开展情况,全面介绍了ADC药物研发及临床试验的流程和关键环节,为与会者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思考。宋主任特别强调了ADC药物在肿瘤治疗中的独特优势和显著疗效,通过T-DXd和Dato-DXd等具体案例,详细解析了ADC药物在临床试验中的表现,包括其高效性、安全性及对患者生存期的显著延长。同时,宋主任也指出了ADC药物当前面临的挑战,如耐药性、靶抗原空间异质性等问题,并探讨了可能的解决方案和未来发展趋势。



图片王俊  上海安领科生物ADC平台研发负责人

主 题 报 告


抗体偶联药物(ADC)研发中的一些思考

王俊博士首先概述了ADC药物的合成机制、作用原理及其在设计过程中需考虑的关键要素,如抗体的特异性、连接子的稳定性及细胞毒素的效力等。随后,王博士着重分享了双抗ADC相较于单抗ADC的优势,如更精确的靶向、更强的内吞效果及克服耐药性的潜力,并指出了双抗ADC研发中面临的挑战。此外,他还介绍了ADC药物在多种疾病治疗中的应用实例,以及ADC技术的最新进展,如双载荷ADC的开发,旨在进一步提升疗效并降低耐药性。


设计ADC时须考虑的要点: 
1.分布于每克(非异体移植)实体肿瘤上的抗体仅为注射总量的 0.003~1.5%(要求抗体无免疫原性并有较高结合力 (Kd~0.1nM,或略高);抗原高表达);
2.抗体内吞缓慢而且低效(一般要求高效毒素 (IC50= 0.01~0.1nM) 或毒性略低但量大);
3.链接会在血循环中被水解(要求链接设计得在血液中不容易被水解;但在细胞中毒素抗体必须分离);
4.对于选定的毒素,偶联分子数太少则低效;太多则可能产生免疫排斥反应,PK差(要求优化抗体/毒素比例)。



图片黄长江  靶联生物首席科学官

主题


报告


双弹头ADC创新的挑战与机遇
黄长江博士深入剖析了双弹头抗体偶联药物(ADC)在创新研发过程中所面临的挑战与未来的机遇。ADC作为一种结合抗体特异性与高效载荷的生物治疗药物,近年来在肿瘤治疗领域取得了显著进展。然而,如何进一步增强ADC与溶酶体的融合、减少外排及跨细胞转运,仍是当前研发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黄博士指出,双弹头ADC技术的出现为解决这些问题提供了新的思路。通过合理组合两种不同机制的载荷,双弹头ADC能够发挥更强的协同药效,从而克服肿瘤组织的异质性和耐药性。目前,双弹头ADC技术正逐步从学术研究走向工业化生产,多款药物已接近临床阶段,为癌症治疗带来了新的希望。


报告还强调了精准医疗在ADC开发中的重要性。基于肿瘤驱动基因的检测和筛选,可以更有效地匹配适合ADC治疗的患者群体,提高治疗效果并降低副作用。此外,黄博士还分享了ADC耐药机制的最新研究进展,为下一代ADC药物的设计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支持。


展望未来,双弹头ADC有望在提高治疗效果、降低副作用方面取得更多突破,为癌症患者带来更加精准、高效的治疗方案。同时,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临床经验的积累,ADC药物的应用范围也将进一步拓展,为更多类型的癌症患者带来福音。

图片

圆 桌 对 话


ADC&XDC偶联药物开发的机遇与挑战

本次圆桌对话围绕ADC与XDC偶联药物的研发挑战、机遇及未来趋势展开。专家们一致认为,相较于传统抗体治疗(裸抗),ADC与XDC通过特异性抗体或配体精准靶向肿瘤细胞,并递送高效载荷,在多种难治性肿瘤治疗中展现出显著优势。特别是针对某些传统疗法难以攻克的肿瘤类型,ADC/XDC的临床数据证明了其更高的疗效和更好的安全性。


在谈及未来发展方向时,专家们指出,ADC/XDC技术将不断进化,不仅在肿瘤治疗领域持续深耕,还可能拓展至减肥、代谢病、自身免疫疾病等非肿瘤领域。此外,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临床数据的积累,ADC/XDC的适应症范围将进一步扩大,为患者提供更多治疗选择。


针对ADC/XDC研发中的挑战,专家们分享了各自的经验和见解。例如,吴幼玲博士和黄长江博士强调了靶点选择的重要性,指出成药性好的靶点应具备高表达特异性、与疾病高度相关性等特点。黄蔚教授则详细阐述了糖基化偶联技术的优势及其对工艺和药效的影响,同时也指出了该技术从实验室到临床应用所面临的技术和障碍,但未来应用前景依旧十分可观。


在合作模式与产业投资方面,段清博士作为CDMO企业代表,提出了如何更好地助力ADC企业研发的观点;王俊博士和黄长江博士则就ADC联用免疫疗法与双靶点ADC的优劣进行了深入探讨;金赛药业投资与BD副总裁朱皋明先生则从产业投资和BD的角度分享了如何赋能创新资产、推动ADC/XDC领域发展的看法,以及何种ADC/XDC产品更受资本或者大型MNC的青睐。


最后,专家们还就ADC/XDC领域的下一个发展高潮及如何为此做好准备发表了看法,鼓励同行们持续关注技术创新与市场需求变化,共同推动ADC/XDC偶联药物领域的繁荣发展。

图片

关于糖岭生物

糖岭生物成立于2021年,公司拥有全球领先的“多样化定点偶联药物技术平台”并致力于通过多平台技术的应用助力合作企业实现新一代偶联药物的研发。


创始人黄蔚教授是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家、糖化学领域领军人才以及杰出领导者,凭借其深厚的学术背景和广泛的产业资源,已经成功构建了一支集研发与商业化能力于一体的专业团队。


高壁垒的特色技术平台,以“多策略定点偶联药物技术平台”为核心的技术布局:

(1) 一代/二代糖定点技术

(2) K定点偶联技术

(3) 蛋白N端定点技术

(4) 蛋白C端定点技术

(5) 丰富的底物库与酶库快速的PCC筛选平台


丰富的客户和项目积累:公司的产品和技术已得到多家客户及合作伙伴的验证,合作方覆盖国内外著名药企、生物技术平台、科研院所。


关于恺思俱乐部


恺思俱乐部是由中科院医药行业校友于2016年1月发起,由众多活跃在医药行业的有识之士组建的交流平台。俱乐部致力于推动生物医药项目的交流合作,使人才、技术、资本在这里碰撞发生化学反应,以此促进产业合作和成果转化,努力打造一个专业、开放、传承的中科院生物医药行业校友家园。


俱乐部成立8年来,始终以“中科院生物医药行业校友”为中心,以创新创业服务为宗旨,以学术研讨活动和教育培训为载体,促进生物医药行业交流合作。目前已成功举办2期IPO领袖营、17期临床研究培训班、6期新药研发培训班、3期AI制药培训班、4期科学家创业营;以及细胞基因治疗、ADC、合成生物学等各类主题线上线下公开课、研讨会和高峰论坛100余场,参与者数万人。


关于东曜药业


东曜药业从事抗体及ADC药物开发10多年,具有丰富的工艺开发与商业化生产经验。公司于2019年在香港联交所主板上市,2020年全面转型,致力于成为全球药物开发领域专业CDMO合作伙伴,提供生物药开发到生产一站式解决方案。

东曜药业拥有从研发、工艺开发、临床试验、注册报批到商业化生产的全流程经验,建立了完整的抗体/蛋白/ADC/XDC技术平台,具备生物药与偶联工艺和放大的核心技术优势,以及药物关键质量属性的自主分析能力,保证产品高质量开发与生产。

在生产方面,东曜药业拥有多条集抗体/蛋白/ADC/XDC原液(包含非毒偶联)及制剂于一体、国内产能领先的抗体与OEB-5级别ADC/XDC CDMO商业化生产线,抗体产能达万升级以上,并有商业化产品在线生产。

在质量体系方面,东曜药业质量管理体系满足中国/美国/欧盟申报要求,通过国家药品注册生产现场和GMP质量管理体系核查,具有丰富的产品上市注册核查经验,已为客户提供百余个抗体/蛋白/ADC/XDC项目的中美欧工艺开发、临床申报及生产服务。

东曜药业秉持“以品质 助创新 共成长”的服务理念,为产品高质量研发与商业化生产保驾护航,赋能合作伙伴,共创双赢。
2023-05-20